独摇芝先生谈“死本能”(二)
摘自松山先生博文《采玉药谈仙家炼心之道》
第一谈:
凡俗之心理阴浊不堪,充斥了污浊和死亡本能,需要化炼,变阴为阳,方能扎下长生之根基。
炼心是最难的,有些有功夫的大家,炼心非仙家之道,会无疾而坐化身亡。原因是,没有仙家功夫的人,只是修行死本能,最后“示疾”而坐化死亡。吕仙人认为仙家炼心的深浅,决定了日后长生功夫的深浅。
仙家炼心之道,和其他派别的死本能体验,是完全不同的。
庄子说:生死乃是聚和散。他的思维,生与死兼而有之,非是仙家炼心之道也。有志修仙者,可以结合我上面所言,细细体味庄子这个被佛教界赞为“独觉大圣”的人的文章。
实际上,常人的潜意识里,也是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此消彼长而已。人的心境也是一种本能,必须炼养。若无长生之心境,必无长生之果实。
上述庄子或追求死亡境界的宗教,主要是死本能的修行。这些可以通过多看书,细细体味到。当然,庄子还和佛教不同,庄子、全真道等等,是生死的本能兼而有之。
所以善读书者,可以撷取庄子、全真道等的有用成分。
古时仙经有言:炼长生药,不得让异教、妇人及不洁之人撞见,否则,异气得入,必不成也。既然好道,一定要出效果,只是思想与常人相比怪异,而道妙没有在身上显现,活着还不如不语怪力乱神,堂堂正正,活着自在。
实际上,有其他追求的人,可以追求佛道双修或其他宗教的心理修养,不必要一定要修习仙家。
摘自松山先生博文《采玉药谈仙家炼心之道(续)》
第二谈: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,如果你学会了其他派别的人生观,看透了,认为生命是一种累赘,又何必执着于长生呢。一旦形成心理桎梏,是很难更改的,有什么样的人生观,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习惯,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,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。一旦形成固定生活习惯,这人的命运就固定了。凡人的惯性,就是凡人的命运。 葛洪说:仙道迟成,多所禁忌。不是一般人能学的。许多人都放不下任何东西,甚至一种观念都放不下,怎么能学呢?下士闻道笑之,而当今所谓“学道”之流,与常人无异,该笑。 仙经说:“宝之守之,有何祸患?” 有些人却搬精弄气,折腾精神,幻听幻视,自然心中有鬼,自己折腾自己,于年寿无丝毫之益。人的心境也是一种本能,必须炼养。《黄庭经》说:“虚无自然道之故,物有自然事不烦。” 道就是简而妙。 历史上佛道双修的人都是坐化死去,受到死本能的左右,所以隐芝先生反复强调生,修仙就是修生,就是治生,而不是其他。宗教人士不懂,在体验死亡的心理感受时,会感觉到大自在,大解脱,于是向死本能发展。所以真正的仙家,比如唐朝的仙家功夫传人唐峭,反复告诫:“妄执生死为一理者,非仙家传人。” 这也是隐芝先生反对的,所以,仙家与佛道双修者有别,涉及到生命的归宿问题,不可谓不严肃。 人和动物的意识,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总量是一定的,又处于动态中,因此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。有些动物在生存时,特别是人类,受某些思想影响,厌世悲观心理严重,就会被死本能左右,在自己预见的死期死去。 历史上很多宗教人士,由于不明生死,强行绞合在一起,即使有功夫,也会坐化死去。还有出偏、出鬼、走火入魔,都是因为邪说流入头脑,不能清除而导致的。 学仙之人,一定要体悟玄理的同时,出功夫和效果。而群迷笑学仙之人痴傻,过后才知道尊德贵。
附注:可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阅松山先生原博文。